捉袅歌四首(其一)

有粟不舂附杵臼,有女不嫁问媒妇。

长安车马自朝暮,若个路歧不走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现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婚姻和生活选择上的无奈与困惑。

首句“有粟不舂附杵臼”,形象地描述了粮食丰收却因缺乏工具或技术而无法加工的情景,隐喻着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不均。接着,“有女不嫁问媒妇”一句,揭示了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的被动地位,以及媒妁之言在决定女性命运中的重要性。这两句通过粮食与婚姻的对比,展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后两句“长安车马自朝暮,若个路歧不走错”,将视角转向繁华的长安城,描绘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景象。然而,在这看似充满机会与选择的都市中,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却难以避免走错路的风险。这里暗含了对社会复杂性和人生选择不确定性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体在大环境下的渺小感和迷茫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性别不平等、个人选择的困难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收录诗词(1242)

李孙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捉袅歌四首(其二)

谁家儿郎骑白马,往来只在青楼下。

男女两个自不假,六礼百两何为者。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马]韵

捉袅歌四首(其三)

鸳鸯美锦人皆羡,暗里机丝哪得见。

上堂日日好会面,谁识归房脉脉怨。

形式: 乐府曲辞

捉袅歌四首(其四)

洗头盘在华山顶,十丈莲花开玉井。

女儿淡妆矜素影,不著脂粉饰项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梗]韵

折杨柳歌(其一)

欢边杨柳树,叶叶郁葳蕤。

妾家折杨柳,但爱绾别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