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旅况》,是明代诗人李文麟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漂泊异乡、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联“旅况澹如此,羁身复若何”,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在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寞,如同淡漠的环境一般,让人心生凄凉。接着,“家书春后少,乡思雨中多”两句,通过时间与天气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春天之后的家书稀少,而雨天则更增乡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浮食一官系,衔恩十载过”描述了诗人为生活奔波,担任官职,却在这十年间始终未能摆脱漂泊的命运。这里的“浮食”指代不稳定的生活,而“一官系”则表明了诗人对官职的无奈依赖。尽管他感激朝廷的恩赐,但长时间的漂泊生活让他感到疲惫与不满。
最后,“不才吾自耻,焉敢叹蹉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的自责,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才华去实现更大的抱负,因此感到羞愧,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