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拟古十九首(其十一)》,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剑客登高望远的情景,借以抒发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倚剑登高台”,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面,剑客站立于高台上,手持长剑,眺望远方。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剑客的豪迈与孤独,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定与决绝。
“流盻青云端”一句,通过“流盻”(流目四顾)的动作,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遥远的青云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怀天下的意境。
接着,“天地自高厚,节序如循环”两句,诗人以天地之高远、深厚,以及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敬畏与理解。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山川空历历,岁月去不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主题。山川依旧,但时光却一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最后,“古人有遗迹,荒凉莱草间。临风谩吊古,恻怆空长叹”四句,诗人通过想象古人留下的遗迹,身处荒凉之地,面对自然界的风,不由自主地缅怀古人,感叹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这种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