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家计》由清代诗人苏履吉所作,描绘了一位读书人以儒素为业,生活简朴却充满诗意的日常。诗中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与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首联“读书仍恋旧生涯,儒素才分自一家”,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热爱读书、坚守儒学之道的读书人。他不仅在知识上有所追求,更在精神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源自于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颔联“有酒不妨呼客醉,无钱何必向人赊”,进一步展现了这位读书人的生活态度。他并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感到困扰,反而能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无论是有酒时的欢聚畅饮,还是无钱时的自给自足,都体现了他对于生活质朴乐趣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处之。
颈联“妻还知俭亲烧菜,子亦安贫学种瓜”,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妻子懂得节俭,亲自下厨烹饪,儿子则在贫困中学习自力更生,种瓜养家。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也反映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
尾联“最是文章难定价,古来多少字笼纱”则将话题转向了文化与价值的探讨。诗句意指文章的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历史上无数的文字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不仅是对诗人个人创作的自信,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人物在简朴生活中寻找快乐、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在家庭中传递爱与希望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