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镇江城像铁翁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注释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
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晓吹:晨风。
岫:峰峦。
混隋陈:混:统一。
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
孙:孙权。
曹:曹操。
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
举手:分别时的动作。
谢:告辞。
尘嚣:指尘世。
尘:尘世、人间。
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水调歌头·焦山》,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个人逃离尘世的愿望。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两句开篇便以宏伟壮观的画面呈现出焦山的雄姿,铁瓮与金焦的对峙,如同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时光的重量。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此处写景,长江如同一条永不停歇的生命之河,奔流向东,宛转曲折,晓风吹拂,激起层层波澜,给人以无尽动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诗中接着描绘出天空与江水的交融,一朵孤独的云在天边游走,而船上的孤帆在水面上下穿梭,天地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此处转折,写出了山色变幻莫测,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将这般美景尽情描绘。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诗人开始触及历史,从隋唐到五代,再到宋朝和北魏,以及三国时期的战争,这些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如同一幅难以完全解读的画卷。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诗人在这历史长河中回望,感慨万分,站在古老的亭台上,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无尽留恋和追忆。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唯独那些生活在江岸旁的鸟儿,它们不问世事的兴衰,只是悠然自得地穿梭于蓝天之下,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纷扰。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诗人最后表达出一种愿望,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摆脱尘世的羁绊,用一举手来告别这纷乱的人间。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其二)

燕高飞。燕低飞。正是黄梅青杏时。榴花开数枝。

梦归期,数归期。想见画楼天四垂。有人攒黛眉。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长相思(其三)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知人如许悠。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押[尤]韵

长相思(其一)

要相逢。恰相逢。画舫朱帘脉脉中。霎时烟霭重。

怨东风,笑东风。落花飞絮两无踪。分付与眉峰。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永遇乐(其三)三和

祝告天公,放灯时节,且收今雨。

万户今门,六街三市,绽水晶云母。

香车宝马,珠帘翠幕,不怕禁更敲五。

霓裳曲,惊回好梦,误游紫宫朱府。

沈思旧日京华,风景逗晓,犹听戏鼓。

分镜圆时,断钗合处,倩笑歌与舞。

如今闲院,蜂残蛾褪,消夜果边自语。

亏人㬠,梅花纸帐,权将睡补。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