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其一)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昨晚春雷响起,我扛着锄头整理南边的田地。
杏花即将盛开,农忙季节不能耽误。
养蚕的女子也在自顾自地思考,放牛的孩童依旧跟着我。
在田间遇到一位老者,他手执拐杖独自悠闲地漫步。

注释

春雷:春季的雷声。
荷锄:扛着锄头。
南陂:南边的山坡或田地。
杏花:春天开放的杏花。
候:时节。
农事:农业劳动。
蚕女:养蚕的女子。
牧童:放牛的孩子。
我随:跟随我。
老父:老者。
荷杖:手执拐杖。
独熙熙:独自愉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田家(其一)》,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农民忙碌的田园生活场景。首句“昨夜春雷作”以春雷惊醒,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农事的开始。诗人拿起锄头,“荷锄理南陂”,展现了农夫勤劳的形象。

接下来,“杏花将及候”暗示杏花盛开,春季时节已至,农事不能再拖延。诗人关注到蚕女和牧童,他们都意识到季节的重要性,各自忙碌起来。“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体现了农耕社会各年龄段的人们共同参与劳动的和谐画面。

最后两句“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在田间遇到一位老者,他手持拐杖,独自悠然自得,展现出农人劳作后的闲适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与宁静,以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田家(其四)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馀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田家屋上壶

脩蔓屋头缀,大壶檐外垂。

霜乾叶犹苦,风断根未移。

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

贱生无所用,会有千金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田家语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

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

搜索稚与艾,唯存跛无目。

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

愁气变久雨,铛缶空无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迟速。

我闻诚所惭,徒尔叨君禄。

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形式: 古风

白云和子聪

长忆江海间,龙鸣向寒水。

蔼蔼苍渚空,悠悠白云起。

是时在渔舟,放溜看未已。

今来居洛阳,埃壒生蹄轨。

羡君兹日心,怊怅聊徙倚。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