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水,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山寺景象。"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表达了群山之中有座孤独的庙宇,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则是诗人对夜空中流星和月亮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句,通过绝顶之上的稀少足迹和孤独的松树下停留着的鹤,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寂静无声的境界。最后两句"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则是对居住在此庙宇中的一位八旬老僧的描绘,他长期与世隔绝,对世间纷争毫不知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和其中一位高龄僧人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寂寞清净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相访夕阳时,千株木未衰。
石泉流出谷,山雨滴栖鸱。
漏向灯听数,酒因客寝迟。
今宵不尽兴,更有月明期。
泉来从绝壑,亭敞在中流。
竹密无空岸,松长可绊舟。
蟪蛄潭上夜,河汉岛前秋。
异夕期深涨,携琴却此游。
落日投村戍,愁生为客途。
寒山晴后绿,秋月夜来孤。
橘树千株在,渔家一半无。
自知风水静,舟系岸边芦。
石溪同夜泛,复此北斋期。
鸟绝吏归后,蛩鸣客卧时。
锁城凉雨细,开印曙钟迟。
忆此漳川岸,如今是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