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车补旃木石居

久从少壮号通儒,自愧明经我不如。

木石有缘堪共老,胸襟无碍任安居。

磻溪石上钩难曲,茂叔庭前草不除。

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元复的《宿车补旃木石居》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首句“久从少壮号通儒”表明作者早年以博学多识著称,而“自愧明经我不如”则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明经功名的谦逊。接下来,“木石有缘堪共老”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满足。

“胸襟无碍任安居”体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即使身处简朴的木石居,也能安然自得。“磻溪石上钩难曲”暗指生活中的困难或志向难以实现,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寓含坚韧之意。“茂叔庭前草不除”引用了程颐(茂叔)的典故,表示自己无意于世俗的纷扰,只愿享受田园生活。

尾联“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感慨时光荏苒,美景依旧,而诗人已步入老年,对眼前的青山和自己的居所充满深情,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老者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乐享清贫,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1)

王元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侍家大人宿灵乌道院

一镫悬斗室,父子宿余明。

古壁沈沈夜,高堂寂寂情。

何来风雨急,兼送竹梧声。

远愧温衾士,能无忝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寓中元旦和元叔韵

来日春风又打头,江干重理旧羊裘。

时闻北阙方求骏,家在南山且饭牛。

年例竞趋如鹜走,人情大抵习韦柔。

柴桑幸不成蹊径,松影常依杜若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兵后入故里

不到家乡久,今来事却非。

苍茫三径在,耆旧几人归。

乱草侵残雨,荒池带落晖。

秋风吹短鬓,愁绝倚柴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吴江道中

朝辞虎丘去,道出太湖旁。

比屋皆临水,平田半种桑。

秋声生落木,雨色隐斜阳。

向晚吴歌起,中流意渺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