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牛相出镇襄州

盛时常注意,南雍暂分茅。

紫殿辞明主,岩廊别旧交。

危幢侵碧雾,寒旆猎红旓。

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

拜尘先洒泪,成厦昔容巢。

遥仰沈碑会,鸳鸯玉佩敲。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翻译

在事业鼎盛时常常警觉,暂时离开南雍接受重任。
告别明亮的宫殿,离开敬爱的君主,与旧友在朝廷中分别。
高耸的幢节直入青碧的云雾,寒冷的旗帜在红色飘带中猎猎作响。
美德和功业如同秦镜般明亮,威严之声隐没在楚地的郊野。
拜见尘土时先洒下泪水,想起昔日巢父般的简朴生活。
遥想那沉碑聚会的时刻,仿佛听到鸳鸯玉佩的轻敲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场景,诗人在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开篇“盛时常注意”透露出一种警觉和忙碌,可能是因为朋友即将远行而不得不关注时间。“南雍暂分茅”则描绘了一种临别的景象,南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而“暂分茅”则意味着临时告别。

接下来的“紫殿辞明主”和“岩廊别旧交”,则是用皇宫的紫禁城比喻高官或尊贵之人的离去,以及在雄伟的岩石建筑中与旧友告别。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隆重而又不舍的氛围。

“危幢侵碧雾”和“寒旆猎红旓”,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萧索和凄凉的情感。危险的旗帜在青色的云雾中摇曳,冷清的旗缨在风中飘扬,给人以秋冬之感。

“德业悬秦镜”和“威声隐楚郊”,则是通过历史的比喻来赞美离去者的德行和力量。秦镜可能象征着古代的智慧和明鉴,而威声隐于楚国的郊野,则是说他的英勇和名声已经传遍了四方。

“拜尘先洒泪”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成厦昔容巢则让人想象到朋友曾经在某个地方留下的痕迹或是栖息之所。这里的“昔”字增添了几分怀旧的情感。

最后,“遥仰沈碑会”和“鸳鸯玉佩敲”,通过对远古遗迹的仰望,以及水鸟戏珠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念之情。诗人似乎在用这些意象表达他对朋友离去后的深切惆怅和不舍。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

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

顾我能甘贱,无由得自强。

误曾公触尾,不敢夜循墙。

岂意笼飞鸟,还为锦帐郎。

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

姹女真虚语,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

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对客犹褒博,填门已旆旌。

腰间五绶贵,天下一家荣。

野水差新燕,芳郊哢夏莺。

别风嘶玉勒,残日望金茎。

榆塞孤烟媚,银川绿草明。

戈矛虓虎士,弓箭落雕兵。

魏绛言堪采,陈汤事偶成。

若须垂竹帛,静胜是功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玉塞功犹阻,金门事已陈。

世途皆扰扰,乡党尽循循。

客道难投足,家声易发身。

松篁标节晚,兰蕙吐词春。

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

宅临三楚水,衣带二京尘。

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

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醁醇。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林密闻风远,池平见月匀。

藤龛红婀娜,苔磴绿嶙峋。

雪树交梁苑,冰河涨孟津。

面邀文作友,心许德为邻。

旅馆将分被,婴儿共洒巾。

渭阳连汉曲,京口接漳滨。

通塞时应定,荣枯理会均。

儒流当自勉,妻族更谁亲。

照瞩三光政,生成四气仁。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

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