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处处亭台只坏墙,军营人学内人妆。
太平故事因君唱,马上曾听隔教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和文化教育的断裂景象。开头两句“处处亭台只坏墙,军营人学内人妆”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战乱中建筑被破坏,而士兵却要学习女性的装扮,这不仅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也透露出社会风俗的颠倒。
第三句“太平故事因君唱”则转折到诗人希望通过歌唱来传递太平盛世的故事,表达了对和平时期文化繁荣的怀念与向往。最后一句“马上曾听隔教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骑马行进中偶然听到隔壁学府传来的读书声,这种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战争背景下的文化教育断绝。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代下人们对于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文化传承中断的哀叹。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追逐翻嫌傍管弦,金钗击节自当筵。
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江南韨禊天。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清回烦暑成潇洒,艳逐寒云变惨悽。
十斛明珠亦易拚,欲兼人艺古来难。
五云合是新声染,镕作琼浆洒露盘。
不似新声唱亦新,旋调玉管旋生春。
愁肠隔断珠帘外,只为今宵共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