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姚氏山斋

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

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并未满足于隐居山林的乐趣,心中仍怀有济世救民的才能。
悠闲地睡眠,深知自己时刻准备着,时机一到便会有所作为。
清晨露水滴滴答答,仿佛为我增添砚池之墨,蝉鸣声声,如同伴我品酒入杯。
随意翻阅的书籍散落在身边,竹笋破土而出,苔藓蔓延,增添了环境的野趣。
奇异的果实因僧人采摘而得名,幽静的窗户只为等待燕子归来。
春天的游历何时方能结束,即将分别之际,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

注释

厌:满足。
栖林:隐居山林。
济世才:救世之才。
闲眠:悠闲睡眠。
露滴:清晨露水。
添:增添。
砚:砚台。
蝉吟:蝉鸣声。
送杯:伴酒。
缥帙:散乱的书籍。
迸笋:破土而出的竹笋。
异果:奇异的果实。
幽窗:幽静的窗户。
燕开:等待燕子。
春游:春天游历。
尽:结束。
迟回: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中隐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济世救人的才能仍然怀念,但现在更享受山林中的宁静与闲适。"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显示了他对于朋友访问的期待,与世俗不同的是,这里时间的流逝更加缓慢和自然。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清泉和小虫鸣叫的声音,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感觉。"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则展现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阅读生活,以及对书籍的珍视。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表明诗人享受着山中清新而不寻常的果实,并且他的居所即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燕子也在他寂静的窗前飞舞。最后"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以及对于即将告别这一切的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寄辛明府

何处无苛政,东南有子男。

细将朝客说,须是邑人谙。

别业空经稔,归田独未甘。

目凝烟积树,心贮月明潭。

晓鼓愁方乱,春山睡正酣。

不任啼鸟思,乡社欲桑蚕。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形式: 古风

自江上入关

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

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

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

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宛陵东峰亭与友人话别

坐举天涯目,停杯语日晡。

脩篁齐迥槛,列岫限平芜。

乱水通三楚,归帆挂五湖。

不知从此去,何处是前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