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题樊会公小像》由清代诗人宋琬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者与画像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对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的深刻理解。
首句“曾向车中看璧人”,以“璧人”比喻画像中的樊会公,暗示其形象高洁如玉,引人注目。接着“金丸珠勒冶城春”一句,通过“金丸珠勒”描绘出樊会公年轻时的英姿勃发,与“冶城春”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只今老作青溪长,犹是当时折角巾”两句,对比了樊会公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阶段,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主题。同时,“折角巾”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暗示了其文人雅士的身份。
“姿卓荦、骨嶙峋”是对樊会公外在形象的赞美,形容其风骨独特,坚韧不拔。“画师摩诘是前身”一句,将樊会公与唐代著名画家王维(字摩诘)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樊会公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最后,“知君埋照饶深意,新筑糟丘号酒民”两句,揭示了画像背后的故事和寓意。一方面,诗人通过“埋照”表达了对樊会公深沉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新筑糟丘号酒民”则暗示了樊会公晚年的生活态度——以酒为伴,享受生活,体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樊会公形象的描绘和对其人生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对美好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