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帝天姿可禹汤,周公不梦梦空王。
当年紫绶金章客,何德何功坐太常。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桓荣》。诗中通过明帝与桓荣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
首句“明帝天姿可禹汤”,将明帝的资质比作古代贤君大禹和商汤,暗示其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然而,接下来的“周公不梦梦空王”则转折,暗示桓荣并未得到明帝的信任或重用,如同周公未在梦中预示明帝登基一样,桓荣的才能被忽视了。
“当年紫绶金章客”描绘了桓荣曾是身佩紫绶金章的显贵官员,暗示他有过辉煌的过去。最后一句“何德何功坐太常”则提出疑问,询问桓荣究竟有何德行和功绩,却只能坐在太常这样的闲职上,表达了对桓荣命运的惋惜和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批评。
整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反问,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体现了诗人对公正用人和赏罚分明的期待。
不详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江神返璧事何新,海若湘君亦伐秦。
一炬东来烧不了,更劳墓上牧羊人。
闵道飞翚拂若枝,东门看日浴咸池。
生前有力移天地,死后无人予席帷。
弟北兄南竞效尤,邺中半邺半青州。
身分家裂无全理,终使辽东送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