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翁赠郑通政云山吟

云苍苍,水悠悠,青山万古人白头。

华山老母一渴睡,天地枕席今未收。

尘缨自濯已堪喜,敝屣既脱何足留。

河图凤鸟至不至,仲尼已没无人愁。

嗟乎仲尼已没无人愁,乾坤谁解生民忧。

羲文尧禹正今日,千年治道还西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的对比,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忧虑。首句“云苍苍,水悠悠”,以苍茫的云彩和悠长的流水起笔,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青山万古人白头”一句,将自然与时间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进行对比,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华山老母一渴睡,天地枕席今未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华山比作老母,其“渴睡”象征着自然界的休息与恢复,而“天地枕席今未收”则暗示着这种恢复并未真正实现,引出下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尘缨自濯已堪喜,敝屣既脱何足留”表达了诗人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中种种束缚与困扰的不满。

“河图凤鸟至不至,仲尼已没无人愁”通过引用“河图”与“凤鸟”的传说,以及孔子的逝去,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与道德的怀念,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代社会缺乏道德引领的忧虑。

“嗟乎仲尼已没无人愁,乾坤谁解生民忧”直抒胸臆,感叹孔子之后,再无能解民生之忧者,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

最后,“羲文尧禹正今日,千年治道还西周”则寄希望于古代圣贤之道能够再次指引当今社会,实现长久的治理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人物及社会现状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竹泉道士

燕城道士冯竹泉,定山风雨来相过。

向人两眼如两星,头上笠子五尺大。

开门握手延入坐,须家诗书携一个。

自言仙道亦颇佳,老死人间已除破。

古今词翰岂易得,吾子高名吾所慕。

卢老神丹我解传,老杜长篇子须作。

呜呼道士吾与汝,黑发红颜何用那。

痛惟老父双膝拳,日夜高床五年卧。

仓公俞附竟何人,仰首苍天泪交堕。

刀圭相乞倘不辞,呕出吾心吾亦可。

道士道士,何须再拜苦索我。

形式: 古风

雪蓬为盛行之作

雪蓬老人瘦且清,前身想只梅花精。

墨梅一写几千万,鸡林交趾知其名。

南京小儿不晓事,相逢尽唤梅先生。

一蓬有屋凤城里,土脊茅檐竹椽子。

蜗牛半角祗藏头,我为量之刚丈许。

不题偃月昼锦堂,扁作雪蓬聊尔耳。

北风大雪五尺深,无限傍人愁压死。

老人高坐方掀髯,大叫狂歌对儿女。

大儿捧笔妇捧觞,一醉梅花三百纸。

篱边竹树往往佳,万个弓弰千鼠尾。

忽然几处鼎石根,便是悬崖活梅树。

此时天趣不可当,谁人肯许同清狂。

花光补之己非敌,当时空有王元章。

定山先生无一好,雪蓬老人当笑倒。

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

形式: 古风

定山歌用杜韵

定山不与灵山白,万古江淮一峰碧。

青天作盖拥层巅,北斗当空挂岩石。

我今借此一榻云,欲与希夷华山敌。

豪来得句不肯眠,醉笔一挥千丈壁。

形式: 古风

定山泉歌和杜韵

此泉门外不可断,日日来过如相依。

小扶藜杖看清浊,老人雨后锄园归。

游人一见讵敢唾,白鹭偶来何忍飞。

耳聋眼暗与世恶,此泉磊落人间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