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其四)

万注千笺说不穿,古今文义判山川。

九原若见时贤集,只恐前人亦惘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论文(其四)》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文学创作与理解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句“万注千笺说不穿”,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对文学作品解读的繁复与困难。无数的注释与解读,如同堆积如山的纸张,却难以穿透作品的深层含义,揭示其真正的精髓。这反映了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多重意义,而读者的理解能力、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情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作品的解读,使得解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次句“古今文义判山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与空间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会大相径庭;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感知与评价。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古今文义的分野如同山川之隔,难以逾越,暗示了文学作品在跨时空、跨地域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性。

后两句“九原若见时贤集,只恐前人亦惘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与过去的思考。如果能在九泉之下见到当代的贤士学者聚集讨论,恐怕他们也会感到困惑与茫然,因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变迁,其解读与价值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也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复杂性、时间与空间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黄人对于文学创作与理解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永恒价值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426)

黄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文(其五)

兔园册子字模糊,点鬼文坛莫敢乌。

赵括将门还败绩,如何临阵读阴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论文(其六)

磨铁工夫百鍊思,古今能得几生知。

西来第一光明谛,只在花香果熟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论文(其七)

不辞险阻辟蚕丛,依样葫芦画太工。

紫凤天吴君莫笑,可怜无数应声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论文(其八)

正宗两宗拙能藏,压倒奇才不能狂。

解道葵邱非盛事,宋襄徐偃尽称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