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红英.落花

朝烟泣。暮烟湿。飞飞争向钩帘入。收香蜕。兼红泪。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当阶立。春纤拾。

露多不惜沾裙褶。游丝系。风摇曳。

裙可留仙,月华多制。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纷飞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通过“朝烟泣”和“暮烟湿”的描绘,诗人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仿佛朝夕之间,落花在烟雾中哭泣,又在夜幕下湿润,充满了哀愁与柔情。

“飞飞争向钩帘入”,生动地展现了落花争先恐后地飞入帘内的场景,既表现了花儿的活泼与生机,也暗示了它们对归宿的渴望。接下来,“收香蜕,兼红泪”,进一步渲染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香蜕象征着花朵的凋零,红泪则表达了它们离别时的悲伤。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花比作煎煮黄沉的药材,强调了它们在生命结束前的最后挣扎与活力。同时,“贪惊精气”也暗示了落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关注与好奇。

“当阶立。春纤拾”,这两句描绘了落花静静地立于阶前,而纤细的手指轻轻拾起它们,既有对落花的怜惜,也蕴含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这里的“春纤”不仅指手指的细长,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露多不惜沾裙褶”,这句诗通过描述露水打湿了裙子,却毫不在意,形象地表现了对落花的深情与投入,即使面对生命的消逝,也愿意为其留下痕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

“游丝系。风摇曳。裙可留仙,月华多制”,最后四句通过游丝与风的互动,以及月光下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游丝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飘忽不定,风的摇曳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而“裙可留仙,月华多制”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既是对落花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落花之美及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哲理,既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一丛花.烛花

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

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

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

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

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

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凤楼春.灯花

细小亦芙蓉。千瓣玲珑。透心红。花头还学绿云松。

馀蕊外,缀金虫。莫使暗风惊泪落,教绣幕重重。

凤楼东。春色熊熊。

一边虽灺,一边犹蕾,兰膏依恋缸中。

喜作爆声,朱火吞吐一丛丛。金钱休卜,人至临邛。

形式: 词牌: 凤楼春

相湖边.采莼

积雨初消,湖波新涨,叶叶乍浮还没。

素手牵来,比银钗光滑。

教越娘、轻按兰桡,菱花留取,莫与紫茎同撷。

隔宿还肥,浸寒泉似雪。旋下蛮姜,半作香羹啜。

谁复忍,去去和、鲈鱼轻别。脍具多携,更吴淞乘月。

况芙蕖、千顷非钱买,休还恨、犀箸玉盘消息绝。

且逐鸳鸯,向夕阳明灭。

形式:

阮郎归.燕

双双剪水镜湖旁。萍开一片光。游鱼正绕紫鸳鸯。

轻衔过夕阳。新月上,素琴张。窥人在画梁。

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

形式: 词牌: 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