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
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
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寺里生活的平凡而宁静的情景。"虽守卑官不苦贫"表明尽管职位低微,但并不感到痛苦,因为内心有着超然物外的豁达。"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祗是贵容身"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劳作之累的感慨,以及通过迁徙来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尊贵。
"初开井浅偏宜树"这句写出了新居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井水清澈,树木成荫,为生活增添了几分惬意。"渐觉街闲省踏尘"则是诗人在新的居所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安逸,街道宽阔而不繁忙,行走其间更少了世俗的喧嚣和尘埃。
接下来的"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居邻里关系密切、交往便捷的欣喜。同时,新环境也让他减少了一些社交应酬,如不再有那么多送信的人来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情怀。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先生已得道,市井亦容身。
救病自行药,得钱多与人。
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每见邻家说,时闻使鬼神。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舞爱双飞蝶,歌闻数里莺。
江深青草岸,花满白云城。
为政多孱懦,应无酷吏名。
出城烟火少,况复是今朝。
闲坐将谁语,临觞只自谣。
阶前春藓遍,衣上落花飘。
妓乐州人戏,使君心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