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宁旋省度白鹤岭(其二)

昨出泰山道,不惊泰山高。

山麓犹挽车,邪许随鸣钟。

仰瞻但雄伟,峭峻非所褒。

兹岭即州镇,敢向乔岳骄。

胡为更耸峙,孟隘加韩豪。

绝壁坏通马,人行若升猱。

傥使移东封,知让谁摩霄。

共惜堕荒僻,难役群灵朝。

岂悟无佛处,称尊名易标。

彼都土基厚,此邦地势凹。

彼所谓平地,高于此山腰。

村郭隶半天,突出唯山椒。

讵同宁德县,坐堑观岧峣。

我论祇凭臆,客来为解嘲。

在山竞言山,当局鉴多淆。

谁为汗漫游,海上评沃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泰山归来,途经白鹤岭的所见所感。首句“昨出泰山道,不惊泰山高”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熟知和敬仰,即使离开,泰山的雄伟仍令他印象深刻。接下来,诗人通过“山麓犹挽车,邪许随鸣钟”展现了山脚下的生活气息,与山峰的峻峭形成对比。

“兹岭即州镇,敢向乔岳骄”表明白鹤岭虽不及泰山高峻,但作为州镇之地,仍有其独特的地位,诗人谦逊地表示不敢与泰山争锋。然后诗人描述了白鹤岭险峻的地形,“绝壁坏通马,人行若升猱”,暗示攀登之艰难。

诗人设想如果将泰山的封禅之地移到此处,也未必能超越白鹤岭的高度,反映出他对白鹤岭的赞赏。接着,诗人感慨白鹤岭的荒僻,难以吸引人们的朝拜,暗示了其未被充分开发的价值。

“岂悟无佛处,称尊名易标”揭示了白鹤岭的低调与谦逊,即使没有佛像,其自然之美也能轻易吸引人的敬仰。诗人进一步比较了两地的地势,强调白鹤岭的独特地理位置。

最后,诗人以“在山竞言山,当局鉴多淆”告诫人们,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理解山的美,而旁观者往往会有误解。他以“谁为汗漫游,海上评沃焦”收尾,表达自己愿意像漫游者一样,继续探索和评价各地的山水风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鹤岭的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哲思。

收录诗词(15)

李联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百三十有三士亭歌

吾闻羊城使院仙掌石,九曜飘零太湖白。

当年刘疏药洲,锾罚罪人运灵壁。

鲰生不作岭南游,未抉榕根摩藓刻。

落星浩劫话沧桑,遥悯千夫困鞭策。

何如遗爱播瓯闽,庭贽纷纶献瑶席。

北平学士创池亭,点首诸樊语鸿迹。

珊瑚入网竞罗珍,羔雁成群俨披籍。

归装不压郁林船,载酒奚夸扬子宅。

后来司空摹作图,题墨曾邀先大夫。

诗中恨不拜石丈,太息輶轩迅一驱。

夙披手泽怅难见,两世神交迟觌面。

石渐兀臲亭更倾,重整规模供赏燕。

漫怀学士与司空,坐亭读诗泪如霰。

皋鱼风木触悲辛,召伯甘棠迹未沦。

去思在口兼在目,远利近名非所珍。

三山瘠土今益贫,安用寒虫输算缗。

臣门不费一钱贽,怪叹峰峦重累人。

形式: 古风

春兴(其一)

劳久思一间,间来即生懒。

观书亦云适,胡为卧持卷。

一叶未及翻,颓然合双眼。

睡味与书味,酝酿十分满。

不知春昼沈,花阴渐斜转。

卷从手中堕,枕低恣蹂践。

有如带宿酲,软饱浪抛盏。

觉来闻书声,童塾课方展。

何以导儿曹,此生太偃蹇。

旁人谬相谓,高卧非荒湎。

梦中岂得句,呓语兴不浅。

走觅南邻伴,斋扉反扃钥。

春晴谁不出,我亦一登阁。

面城无街市,旷远横溪彴。

倚槛数行人,茫不辨老弱。

转为行人窥,仰指且前却。

足未入官府,讶见此乘鹤。

庾亮多宾僚,是否官同乐。

相望渺千里,遥情未容度。

何处暮苍然,一绳纸鸢落。

形式: 古风

春兴(其二)

寄园树槐柳,秾春但一碧。

邻家为补景,出墙杏花白。

宛然臣里姝,自成词赋客。

微风度兰麝,宿雨炫容泽。

远近嫌疑间,含情两脉脉。

于兹不三年,当为大夫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春兴(其三)

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

方柔不采摘,叶大今已花。

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

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

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

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

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