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其三)

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

方柔不采摘,叶大今已花。

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

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

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

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

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联琇的《春兴(其三)》描绘了春天蔓菁生长的情景。首句“缭垣皆蔓菁”写出了蔓菁在墙垣边茂盛生长,蔓延开来,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多日茁新芽”强调了蔓菁生长迅速,已经长出新芽。诗人感叹“方柔不采摘”,表达了对蔓菁嫩叶的怜惜,认为它们还未成熟不应被轻易摘取。

随着蔓菁的成长,“叶大今已花”,说明蔓菁已经开花,从实用的角度看,这表明它已经可以作为食物来源。“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则点明了蔓菁在军事中的重要性,它是士兵们的口粮,让人想起了古代褒斜道上的军队生活。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蔓菁默默奉献的敬意,同时也暗含对战乱中民生疾苦的同情。蔓菁的繁茂与蜀地妇女因战乱而编发为丧的悲惨形成对照。

诗人感慨“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忧虑,以及对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的担忧。他设想如果军中缺乏食物,可以借助飞鸦来传播种子,“衔种倩飞鸦”展现了智慧和无奈。

最后两句“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劝诫人们不必嘲笑蔓菁微小,它的存在足以满足需求,避免士兵们因饥饿而引起纷扰。尽管战火炽热,诗人仍寄希望于自然之力,如“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想象着即使身处战乱之地,也能通过降雨来滋润蔓菁,象征着对和平与丰收的期盼。

收录诗词(15)

李联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兴(其四)

浮远余空亭,乃在君山巅。

我楼与亭对,下视皆麦田。

恍共山灵博,碧罫为棋盘。

又如竞妆服,藻野兼缛川。

年前少雪泽,麦性不畏乾。

青葱兆成实,鸟雀声先欢。

疲氓不敢庆,硬饼何时餐。

还望雨旸若,禾熟如麦然。

后丰补前歉,庶几课税完。

竭力服农亩,输饟不我宽。

形式: 古风

客怀柬龚定庵舍人(其一)

一年春一度,一夜梦一枕。

春去梦醒时,回首了无影。

微雨原上来,洗我生窗静。

以君衣上月,照我花前饮。

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左有万蹄痕,右有千辙轸。

自有宇宙来,车马无停骋。

车上客遥遥,车下尘隐隐。

形式: 古风

客怀柬龚定庵舍人(其二)

长安都会地,车马万阗咽。

所喧本非我,城市如山泽。

入门纷书册,出门耽水石。

苦乐虽殊途,同为物所役。

何如掩一关,虚室中宵白。

劳劳啼夜乌,夜静未遑息。

形式: 古风

客怀柬龚定庵舍人(其三)

东风吹草青,西风吹草黄。

惟有客子心,不随草短长。

束发慕仙真,倒影凌扶桑。

幸遇广成子,牖我先天方。

中道牵小术,歧路多亡羊。

日暮临广莫,天风振枯桑。

前途怅淼淼,后辙悲茫茫。

惊沙如海涛,欲济川无梁。

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