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

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

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束装离开家门,奉旨治理京城之地。
君侯您屈尊高鉴,表扬善行包容小瑕疵。
百姓本已安居乐业,我才能高低都无施展之处。
如何报答您的明德,年终我也不改初心。
适逢时节相聚,心中欣喜奔腾不已。
清晨府衙开启,有幸拜见您的光辉。
您待人如春风温暖,威严却又让人敬畏。
下属们都仰望着您,忘记了疲倦和饥饿。
在公堂设宴,礼毕又言辞告别。
将沿平门大道前行,停车在沣水边稍作休息。
山川带来丰收之年,草木受到滋润生长。
虽说要返回故乡,心中眷恋却迟迟不愿离去。

注释

束带:整理衣冠,表示庄重。
衡门:平民的居所,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
王畿:京都或天子直接管辖的地方。
枉高鉴:屈尊下视,指君侯对诗人的赏识。
工拙:才能的高低。
磷缁:磨砺变白和染黑,这里指改变初心。
载驰:心情激动,急于前往。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大府:指朝廷或官府。
严霜威:形容威严如严霜般令人敬畏。
载瞻:众人所瞻望。
平门道:地名,也可能泛指大道。
湄:水边。
嘉岁:好年景,丰收之年。
蒙润滋:受到滋润,形容万物生长茂盛。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绘了一场秋日的集会之后归途中的情景和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和个人感受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开篇即描绘出诗人以官员身份参与集会的情形,这里的“束带”指的是整理仪容准备离去,“奉命宰王畿”则表明诗人在接受命令后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事务。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这两句是对上司或友人的赞美之词,意指他们能够洞察一切,提拔人才并宽容他人的过失。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反映出诗人所在地区的平和安宁,没有大的动乱,也没有需要诗人特别去干预的事情。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上司或友人恩德之情,但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以作为回报。

接下来的几句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描述了秋日的集会场面,诗人参加集会时的心情以及对主持者的尊敬之情。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这两句用来形容诗人的感受和所处环境,他感到一种温暖如春风的待遇,同时也体会到一种严厉如严霜的权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疲劳和饥饿,只是专注于观看和感受周围的一切。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诗中的最后几句,则描绘了集会结束后的场景,诗人在离开时的温馨和对未来路程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友谊、对职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种瓜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

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

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

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

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

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形式: 古风

种药

好读神农书,多识药草名。

持缣购山客,移莳罗众英。

不改幽涧色,宛如此地生。

汲井既蒙泽,插楥亦扶倾。

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

悦玩从兹始,日夕绕庭行。

州民自寡讼,养闲非政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荅王郎中

卧阁枉芳藻,览旨怅秋晨。

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

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

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

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

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

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

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荅长宁令杨辙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