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上人久事云庵过余石门

冻折枯杉已死灰,岂宜安著在尘埃。

偎衰不入今人眼,精进曾亲古佛来。

爱子渠渠念绨惠,为余得得出岩隈。

苍颜华首供衰暮,未死重逢更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名为“表上人”的僧侣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以“冻折枯杉”起兴,形象地比喻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暗示了表上人的过去可能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然而,“岂宜安著在尘埃”,表达了诗人对表上人高尚品质的赞美,认为他不应被埋没于平凡之中。

接着,“偎衰不入今人眼”一句,既是对表上人过去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也是对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诗人通过“精进曾亲古佛来”这一句,强调了表上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深厚造诣,与古代高僧大德相提并论。

“爱子渠渠念绨惠,为余得得出岩隈”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表上人深沉的情感和无私的关怀。诗人提到表上人如同慈父一般,给予了自己温暖与帮助,使自己得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表达了对表上人恩情的感激与怀念。

最后,“苍颜华首供衰暮,未死重逢更几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诗人想象着自己年老时,还能否再次见到表上人,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彼此未来的深深挂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表上人高尚品质、深厚情感以及未来相聚可能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友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超然

翠寒空觉此生浮,岁月催人鬓易秋。

忽忆倚天庐岳去,更寻清境武林游。

情亲愧与高人别,兴发徒烦夜月留。

他日西湖远相忆,为君一笑散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楷禅师

龙蛇头角混埃尘,临死方知老净因。

三度傲辞天子敕,一生甘作净名身。

虎皮羊质成何事,牛马襟裾亦谩陈。

须信屈原千载后,空门犹有独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璲首座出示巽中诗

左手不仁右手明,怀情亦复弃藜床。

不知门外山花发,但觉君来笑语香。

颀绍神情扫秋晚,瘦权诗句挟风霜。

两翁杖屦相追逐,此夕因依夜话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李秀才

门掩青山相并居,爱君家法不萧疏。

锦囊举子能佳句,瑞鸟隐公多谏书。

学士八塼声价在,谪仙千首笑谈馀。

清朝第一他年事,且看归来著翠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