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秀才

门掩青山相并居,爱君家法不萧疏。

锦囊举子能佳句,瑞鸟隐公多谏书。

学士八塼声价在,谪仙千首笑谈馀。

清朝第一他年事,且看归来著翠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赠李秀才》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描绘与李秀才的深厚友谊,展现了对李秀才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赏。

首句“门掩青山相并居”,以山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暗示了诗人与李秀才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相似的生活情趣。接着,“爱君家法不萧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李秀才家风的欣赏,认为其家规严谨而不失温馨,体现了对李秀才家庭文化的认同与敬佩。

“锦囊举子能佳句,瑞鸟隐公多谏书”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赞美李秀才才华横溢,不仅能够写出美妙的诗句,还像瑞鸟一样,能提供有益的谏言,既表现了其文学才能,也突出了其正直的品格。

“学士八塼声价在,谪仙千首笑谈馀”则进一步赞扬李秀才的学术成就和幽默风趣的性格,将他比作学识渊博的学者和洒脱不羁的谪仙,显示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认识。

最后,“清朝第一他年事,且看归来著翠裾”表达了对李秀才未来的期许,预见到他将在未来取得卓越成就,并期待他归来时,如同穿着翠绿的衣裳,展现出更加辉煌的风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李秀才个人品质、才华以及未来成就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美好未来的祝福。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修上人

我爱修公亦自贤,未忻城郭爱林泉。

醉骑鲸背诗遗落,闲把牛毛字细编。

还我青山当夏晚,乞君佳句著床前。

雨馀独凭烟云上,目送孤鸿落照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超然竹阴秋夕

月胁云行夜未深,满庭风露叶辞林。

知谁墙外千竿竹,分我窗西一亩阴。

山好已无归国梦,老闲犹有读书心。

剩题诗句酬幽隐,岁月翩翩接趐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庐山寄都下邦基德祖诸故人

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

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

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宗上人归南泉

灯外佳眠试冷斋,欲成归梦暗惊回。

一轩秋色侵衣重,半夜波声拍枕来。

江国潮平人独令,海山家在意徘徊。

倚藤明日秦淮上,看子风帆十幅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