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

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

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

满院雀声莫,半庭春景斜。

东风不知恨,遍地落馀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种树的人如今在哪里?只能空自感叹。
人们不能再见到往日,树木却年年开花。
满院子的麻雀叫声嘈杂,半庭院的春光已倾斜。
东风似乎不懂人间愁苦,只留下满地残余的晚霞。

注释

种树人:指种植树木的人。
空叹嗟:徒然叹息。
重见:再次相见。
每年花:每年都会开花。
雀声:麻雀的鸣叫声。
莫:没有。
春景斜:春光倾斜。
东风:春风。
恨:愁苦,遗憾。
落馀霞:落下的晚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开篇“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两句,通过对种植者不再出现的情形,以及攀住树枝却只能发出感慨的叹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哀伤。

接着,“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生命过程的不同。人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树木则一年四季轮回,有着不断更新换代的花朵,这也许是诗人对流逝时光的一种无奈感受。

“满院雀声莫,半庭春景斜”两句,则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庭院场景。满院的鸟鸣声似乎在询问着什么,但却没有回音;半个庭院里,春天的景色显得有些倾斜,可能是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失。

最后,“东风不知恨,遍地落馀霞”则是对整个诗意的总结。东风在这里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它不知道人们对于过往时光的哀愁。而“遍地落馀霞”,则是在形容春天的景色,可能是指樱花瓣落满一地,但这个景致也包含了一种美好即将逝去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桑落洲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留别马使君

俱来海上叹烟波,君佩银鱼我触罗。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

应怜旅梦千重思,共怆离心一曲歌。

唯有管弦知客意,分明吹出感恩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秣陵怀古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閤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