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华

乡土儿时闻惠能,廿年孤抱此登临。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

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访南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禅宗南宗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南华寺的向往与探访。首句“乡土儿时闻惠能”,点明了诗人自小便对禅宗大师惠能有所耳闻,为后文的探访埋下伏笔。接着,“廿年孤抱此登临”表达了诗人多年以来对南华寺的向往,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至,直到此刻才得以实现。

“飞峦合巘涵玄境,宝雾香花散夕阴”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南华寺所在之地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中,“飞峦合巘”描绘了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宝雾香花”则象征着佛法的神圣与芬芳,而“散夕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大地山河归震旦,南宗支派过双林”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南华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里提到的“震旦”是中国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大地山河都属于中国,强调了南华寺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核心作用。“南宗支派过双林”则表明了南华寺作为禅宗南宗的发源地,其影响力已经遍及整个佛教世界。

最后,“居人不解曹溪水,只说春田灌溉深”两句以当地人的不解与关注点的不同,反衬出诗人对南华寺及其背后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里的“曹溪水”指的是佛教圣地广东韶关的曹溪,而“春田灌溉深”则是以农业比喻,暗示了佛法如同滋养万物的春雨,深入人心,带来精神上的滋润与启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南华寺及其所代表的禅宗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南华效白沙体

晓起篮舆快一登,三杯卯酒未瞢腾。

天于胜地开三昧,我与卢能共一灯。

云外飞来千世界,杖头攀处几崚嶒。

买邻不用袈裟卜,自解藤蓑自曲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吴中丞镇蜀三章

德车言迈,遹指蜀都。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大夫入蜀,先辙是由。

形式: 四言诗

南华十咏(其一)

远渡溪头入翠微,钟声缥缈隔烟霏。

遥知古刹深藏处,夹岸青松尽合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南华十咏(其二)

天开梵劫启传灯,灵境从来有废兴。

共说鉴师为六祖,信知智药亦神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