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白天青浩不收,雨晴山色欲无秋。
淡烟衰草关何事,落日红波空自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茫而略带忧郁的自然景象。首句“云白天青浩不收”,以“浩不收”三字,生动地展现了天空的辽阔与云朵的飘渺,仿佛那片天空无法被任何事物所完全捕捉或收拢。次句“雨晴山色欲无秋”,在雨后的晴朗中,山色似乎失去了秋天特有的丰富与深沉,暗示着季节的更迭或是某种情感的流逝。
接着,“淡烟衰草关何事”,诗人通过“淡烟衰草”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景物的萧瑟,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万物衰败的感慨。这句诗似乎在问,这些景象与人有何关联,引人深思。最后,“落日红波空自愁”,夕阳映照下的水面泛起红光,却独自愁绪满怀,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松窗一夜远潮生,断送幽人睡失明。
梦觉不知春已去,半帘红雨落无声。
来时残雪点征衣,落尽庭花尚未归。
梦里不知身尚病,春衫归路马如飞。
曾是吾乡旧幕官,秋风碧水记红莲。
而今却忆当时事,回首惊看二十年。
南州选举数三杨,中统衣冠半在亡。
明日朝廷访耆旧,不应白首尚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