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毛学博(其一)

文家俗见蔀千层,妩媚谁曾识魏徵。

若反清言从正始,便同乳穴复零陵。

有源君导如春水,无尽人分是慧镫。

愧我尚为知解缚,不成得髓自南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次韵答毛学博(其一)》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谦逊态度。

首联“文家俗见蔀千层,妩媚谁曾识魏徵”以“文家俗见”开篇,指出文人常见的见解可能被一层又一层的表象所遮蔽,而“妩媚”二字则暗示了这种表象的吸引力。接着,“谁曾识魏徵”一句,借历史上的名臣魏徵来比喻真正的智慧和见识,表达了对真正智慧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表面文章的批判。

颔联“若反清言从正始,便同乳穴复零陵”进一步阐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理解。这里“清言”可能指空洞的理论或言辞,而“正始”则是指正确的源头或根本。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回归根本、追寻真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如果偏离了正确的道路,可能会陷入无知与混乱之中。

颈联“有源君导如春水,无尽人分是慧镫”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知识比作源头活水,如同春天的流水,源源不断;而“慧镫”则象征着智慧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播与智慧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能够引导他人、分享知识的赞美。

尾联“愧我尚为知解缚,不成得髓自南能”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谦虚态度。他承认自己还处在“知解”的阶段,即理解知识但尚未深入掌握其精髓。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更高层次智慧的向往,希望像“自南能”那样,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自我认知的谦逊态度,以及对知识传播与智慧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毛学博(其二)

江北青山隐隔层,今秋丰谷应休徵。

东篱正可归彭泽,左席奚求赴信陵。

谐物总非长袖舞,相看各守短檠镫。

初凉好共寻岩桂,拄策僧廊病尚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倪学博欲为设食而仆病后畏酒肉次前韵约为茶果之会

看花眼雾乱层层,蒲柳先秋信有徵。

渴爱旗枪烹似乳,闹嫌壶矢祝如陵。

连朝苓木衡三品,薄晚盐齑共一镫。

君为禅房设清供,试拈螺蛤小诗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又示客一首

已识西堂合射艰,况教口腹累人閒。

庾郎正贵陈三九,袁粲何须破入关。

明月清风同入座,绿葵紫蓼揔开颜。

不容更命门徒议,早听周生谏小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室漫咏

积痾谢书册,人事亦无关。

旷尔一室内,秋声动远山。

廊依风叶转,砌绕露花斑。

客至希言说,依依久坐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