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送禅师归闽中

春色满三湘,送师还故乡。

穿霞逢黑鴥,乞食得红姜。

大化宗门辟,孤禅海树凉。

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春天的景色充满整个三湘大地,我送老师返回他的故乡。
在穿过云霞时遇见了黑色的鹭鸟,我在乞讨中得到了红色的生姜。
大道的宏图在宗门中展开,独自修行的禅定在海边的树下带来清凉。
如果创作出新的诗句偈语,寄给我也是可以的。

注释

春色:春天的景色。
满:充满。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送师:送别老师。
还:返回。
穿霞:穿过云霞。
逢:遇见。
黑鴥:黑色的鹭鸟。
乞食:乞讨食物。
红姜:红色的生姜。
大化:大道演化。
宗门:宗教或学术的中心。
辟:开辟。
孤禅:孤独的禅修。
海树:海边的树。
凉:清凉。
傥:如果,倘若。
为:创作。
新句偈:新的诗句或偈语。
寄:寄送。
我:我。
何妨:有何不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三湘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正在送别自己的师父回到故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穿霞逢黑鴥,乞食得红姜”两句生动地展示了禅师平日的生活状态,他甚至需要向人乞讨食物,以黑鸡(古代称乌鸡为黑鴥)和红姜来换取食物,体现出禅师清贫自守的生活态度。

“大化宗门辟,孤禅海树凉”则描绘了禅师归乡后的修行环境,一个开阔而宁静的空间,让人感受到禅者的超然物外和心灵的平静。

最后,“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便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希望能够传达给远方的师父,展现出诗人对师父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春晚访镜湖方干

幽居湖北滨,相访值残春。

路远诸峰雨,时多擉鳖人。

蒸花初酿酒,渔艇劣容身。

莫讶频来此,伊余亦隐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更无人望青山立,空有帆冲夜色来。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

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晚寄卢使君

满郭春如画,空堂心自澄。

禅抛金鼎药,诗和玉壶冰。

白雨飘花尽,晴霞向阁凝。

寂寥还得句,因寄柳吴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春游灵泉寺

水蹴危梁翠拥沙,钟声微径入深花。

嘴红涧鸟啼芳草,头白山僧自捍茶。

松色摧残遭贼火,水声幽咽落人家。

因寻古迹空惆怅,满袖香风白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