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江上车声落日催,纷纷扰扰起红埃。

更无人望青山立,空有帆冲夜色来。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

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江面上车马声在落日余晖中催促,尘土飞扬,一片纷乱。
再没有人静观青山矗立,只有孤帆在夜色中疾驰而来。
沙滩上的鸟儿像云朵般飞离钟声之外,汀洲的花朵犹如火焰,在雨中绽放。
多么令人惋惜那潇洒的范蠡,披散着头发,驾着小舟离去,一去不返。

注释

江上:江面。
车声:车马声。
落日:落日余晖。
催:催促。
纷纷扰扰:纷乱。
红埃:尘土。
无人:没有人在。
青山立:静观青山。
空:只有。
帆冲:孤帆疾驰。
沙鸟:沙滩上的鸟。
云钟:钟声之外。
汀花:汀洲的花朵。
如火:犹如火焰。
可怜:令人惋惜。
潇洒:潇洒不羁。
鸱夷子:指范蠡。
散发:披散头发。
扁舟:小舟。
去不回:离去不再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思。诗人站在桐江之上,在落日的余晖中观赏四周的景色,车声、红埃都在暮色中显得尤为生动。

"更无人望青山立"一句,透露出一种孤独感,仿佛诗人与世隔绝,只有他一人在这片刻静谧中沉思。接着“空有帆冲夜色来”则是对远处帆船迅速驶来的描绘,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致,也映衬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沙鸟似云钟外去,汀花如火雨中开"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相结合。沙上飞翔的鸟儿像是在天边回响的钟声,而岸边在雨中的花朵则像是燃烧的火焰。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最后两句"可怜潇洒鸱夷子,散发扁舟去不回"中,可见诗人对于远行者或流离失所者的同情之心。"潇洒"一词形容人物的落寞孤独,而"鸱夷子"则是古代对游子的一种称呼,常带有凄凉之感。"散发扁舟去不回"更深化了这种情绪,诗人仿佛在叹息命运多舛的人们,不仅是在描写景色,更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春晚寄卢使君

满郭春如画,空堂心自澄。

禅抛金鼎药,诗和玉壶冰。

白雨飘花尽,晴霞向阁凝。

寂寥还得句,因寄柳吴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春游灵泉寺

水蹴危梁翠拥沙,钟声微径入深花。

嘴红涧鸟啼芳草,头白山僧自捍茶。

松色摧残遭贼火,水声幽咽落人家。

因寻古迹空惆怅,满袖香风白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游凉泉寺

一到凉泉未拟归,迸珠喷玉落阶墀。

几多僧祗因泉在,无限松如泼墨为。

云堑含香啼鸟细,茗瓯擎乳落花迟。

青山看著不可上,多病多慵争奈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砚瓦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

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