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寄

两小无猜直到今。丙寅鹊脑惯同斟。

鸳鸯向午常交颈,豆蔻多时始见心。

曾赋别,几嗣音。天涯南北雁难寻。

归来朱鸟窗前看,应有蛛丝网画琴。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鹧鸪天·寄》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与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

首句“两小无猜直到今”,开篇即点出两人自幼便无猜疑,感情深厚,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接着“丙寅鹊脑惯同斟”一句,以“丙寅”年份和“鹊脑”酒具,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通过日常细节的描绘,增加了情感的真实感。

“鸳鸯向午常交颈,豆蔻多时始见心”两句,运用了鸳鸯比翼双飞、豆蔻花比喻爱情萌芽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逐渐发展,如同鸳鸯般相依相伴,豆蔻花般含苞待放的爱情故事。这里不仅描绘了情感的细腻变化,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曾赋别,几嗣音。天涯南北雁难寻”几句,通过“赋别”、“嗣音”(传递消息)和“雁难寻”(比喻难以找到对方),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寻找,以及在广阔天地间难以相聚的无奈与痛苦。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归来朱鸟窗前看,应有蛛丝网画琴”两句,以想象中的场景结束全词。诗人想象着自己归来后,在朱红色的窗户前,看到蛛网上挂着的画琴,这既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也是对美好回忆的怀念。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鹧鸪天·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叹

是处常来好当家,惯从明镜看朝霞。

梦中犹认崔娘枕,扇底难披温令纱。

人忽别,思无涯。归来空讶七香车。

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慰

何处春风着柳斜。深深庭院绿阴遮。

每弹指处闻花叹,自抵牙时为曲差。

频减膳,漫呼茶。莫将惆怅饯年华。

门前流水蓝桥锁,犹度当初金犊车。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昨夜

昨夜天孙罢锦梭。轻槎无恙到明河。

几经私语全珍重,再试真心薄谴诃。

羞月姊,避鹦哥。玉人频问夜如何。

最怜蝴蝶惊魂骤,输与庄生晓梦多。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虞美人.临风寄语

花阴空覆鸳鸯寝。寒入红衾凛。早知好事付秋风。

何似当初索性不相逢。闻伊别后思量意。

窃自沾沾喜。累伊憔悴倍心伤。

又望伊家索性不思量。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