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叹》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悟。
首句“是处常来好当家”,诗人以“常来”和“好当家”描绘出一种熟悉而温馨的生活场景,仿佛在说无论身处何地,总有归宿感,如同家中一般温暖。接着,“惯从明镜看朝霞”一句,将日常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梦中犹认崔娘枕,扇底难披温令纱”两句,运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无奈。崔娘枕与温令纱分别象征着特定的人物或情感记忆,通过“犹认”与“难披”的对比,凸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带来的遗憾与不舍。
“人忽别,思无涯”直抒胸臆,点明了离别的主题,同时“思无涯”三字强烈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无尽。这种情感的表达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归来空讶七香车”一句,通过“空讶”二字,描绘了诗人归家时的意外与感慨,七香车作为古代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此处可能寓指某种曾经拥有的美好或地位,其“空讶”则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最后,“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以生动的画面收尾,一方面通过“迎风一笑”展现了一种洒脱与乐观的态度,另一方面,“回头望”与“并蒂花”则蕴含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眷恋与珍惜。并蒂花象征着爱情的美满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鹧鸪天·叹》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以及在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