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生子春

子从天台来,衣裳带云气。

谁知山泽臞,有志在当世。

经史随所询,一一见深致。

董生去古近,高明得超诣。

胡然丛猥中,独与前修契。

士患饥与寒,大节穷愈励。

论事须尽变,变尽乃精义。

源头浚真泉,如斯日川逝。

孰谓政粗迹,而谓文小技。

所贵道在兹,毫釐辨同异。

我行入湖南,子作东归计。

伯氏古逸民,知我知子意。

明年黄鹤楼,待子共光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王生子春》由明代诗人邵宝创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从天台山来的青年王生子春的形象,展现了其志向远大、学问深厚、见解独到的风采。

首句“子从天台来,衣裳带云气”以夸张的手法,将王生子春从天台山而来的情景描绘得如梦如幻,仿佛他身上都带着山间的云雾之气,暗示其不凡的气质和背景。接着,“谁知山泽臞,有志在当世”则揭示了王生子春虽外表朴素,但内心却怀有远大的志向,渴望在世间有所作为。

“经史随所询,一一见深致”表明王生子春对历史典籍有着深厚的涉猎和理解,他的回答总是深入浅出,体现出其学识的广博和思考的深刻。接下来,“董生去古近,高明得超诣”通过对比,赞扬了王生子春与古代贤哲董仲舒相提并论,其思想的高度和见识的深远。

“胡然丛猥中,独与前修契”指出在众多平凡的人群中,王生子春能够与那些先贤相契合,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接着,“士患饥与寒,大节穷愈励”表达了即使在生活困苦之时,王生子春也能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更加激励自己。

“论事须尽变,变尽乃精义”强调了在讨论问题时,应灵活多变,只有彻底改变才能达到精辟的见解。这反映了王生子春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源头浚真泉,如斯日川逝”运用比喻,说明了知识的积累如同泉水不断涌流,时间的流逝如同江河东去,形象地阐述了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孰谓政粗迹,而谓文小技”提出对政治和文学的看法,认为政治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动上,文学也不只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应该蕴含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体现了邵宝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洞察。

最后,“所贵道在兹,毫釐辨同异”强调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细微之处的差异同样重要,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行入湖南,子作东归计”表达了诗人与王生子春即将分别的情景,预示着未来的相聚。接下来,“伯氏古逸民,知我知子意”提到一位名叫伯氏的古人,他了解诗人和王生子春的心意,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和理解的描绘。

“明年黄鹤楼,待子共光霁”则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在来年黄鹤楼相遇时,能共同分享喜悦和成就,表达了对友谊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综上所述,《赠王生子春》不仅赞美了王生子春的才华和品德,也体现了诗人邵宝对友情、学问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邃庵诗

长安陌上结书屋,庭院沈沈几纡曲。

最深者号文密房,如度层云入幽谷。

主人峨冠讲且读,上溯虞唐犹未足。

手探元化玄更玄,诸生拱侍森如玉。

原泉滔滔放四隩,始知大雅歌穆穆。

声宏以实理则然,陋彼寻常事边幅。

陵莪菁菁时雨沐,不出户庭人望属。

乍闻俎豆复军旅,平视边隅如辇毂。

隐微知谨公所独,至虚生白能旁烛。

苏公漫说风水涣,邵子閒吟地雷复。

我曹浅薄徒有目,辱许升堂载瞻肃。

行行深入得大观,何处湘南还岳麓。

形式: 古风

江雨来

西津渡头江雨来,雨点入江江水回。

云飞逐风沙走石,咫尺不见东冈台。

台树丛丛还可望,台上看江更奔放。

明朝拟下鄱阳船,月色浮江水微浪。

形式: 古风

题卧龙庵用晦翁韵

此有石如龙,天成谅非凿。

是何空洞中,云水起复落。

常疑雷雨时,飞舞出深壑。

作庵者何人,清风宛如昨。

两公固龙德,恨也俱晚作。

秋霖不济旱,千载领馀酌。

方切忧旱怀,行矣予所乐。

江湖极秋波,长歌对冥漠。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至亡女七儿墓

日无光兮风色寒,望儿坟兮心悲酸。

坟有土兮土有棺,儿咫尺兮欲见难。

浇浇坟头酒易乾,纸成灰兮散漫漫。

散漫漫,魂不返,清泪下兮盈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