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中景象。诗人以“野老”为引子,勾勒出一位久居山林的老者与古坛相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接着,“东林岑寂叶重丹”一句,将视线转向了东方的山林,通过“叶重丹”描绘出深秋或初冬时节,树叶因霜冻而呈现出的鲜艳色彩,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画面。
“鹤藏雪里微窥顶,鸡斗蓬中自正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鹤的高洁与鸡的争斗形成鲜明对比,鹤在雪中微微探头,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隐逸之士;而鸡在蓬草中争斗,则暗喻世间的纷扰与争斗。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月满铁城人过少,腊残琼琯客归难”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月光洒满铁铸的城墙,却行人稀少,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而“腊残琼琯客归难”,则表达了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诗人也难以找到归宿,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孤独感。
最后,“春来拟补尖头屋,去拾松花就地餐”两句,诗人设想在春天到来时,修补自己的居所,并计划采集松花作为食物,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实际需求,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位山中隐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