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异乡的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岁暮方思住洞天”,表达了在年末之际,诗人开始怀念那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生活,暗示了他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接着,“斧冰临涧煮寒泉”一句,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在寒冷的季节里,诗人亲自采集冰块和泉水,准备烹煮的情景,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
“半閒茅屋连朝雨,品字柴头一缕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半闲的茅屋在连绵不断的朝雨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柴火上袅袅升起的烟雾,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他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山色去心无咫尺,路岐回首已三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山色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而回望走过的路程,却已漫长到仿佛经历了三千里的跋涉。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
最后,“他时得遂投閒计,不拟将心更学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规划。他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一种更加自由、闲适的生活,不再追求复杂的内心修行,而是让心灵回归自然,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