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

岁暮方思住洞天,斧冰临涧煮寒泉。

半閒茅屋连朝雨,品字柴头一缕烟。

山色去心无咫尺,路岐回首已三千。

他时得遂投閒计,不拟将心更学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异乡的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岁暮方思住洞天”,表达了在年末之际,诗人开始怀念那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的生活,暗示了他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接着,“斧冰临涧煮寒泉”一句,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在寒冷的季节里,诗人亲自采集冰块和泉水,准备烹煮的情景,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在。

“半閒茅屋连朝雨,品字柴头一缕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半闲的茅屋在连绵不断的朝雨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柴火上袅袅升起的烟雾,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简朴与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他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山色去心无咫尺,路岐回首已三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山色仿佛近在眼前,触手可及,而回望走过的路程,却已漫长到仿佛经历了三千里的跋涉。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

最后,“他时得遂投閒计,不拟将心更学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规划。他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一种更加自由、闲适的生活,不再追求复杂的内心修行,而是让心灵回归自然,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一)

三条篾束十四腰,渐远尘寰近碧霄。

云水相投因系屋,蕨薇将罄便移寮。

人间未易开双眼,林下还思挂一瓢。

早晚閒身定归去,小山丛桂不须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二)

九十春秋强半过,住山时节苦无多。

海滨自顾垂垂老,林下还思踏踏歌。

云壑晚烟笼瀑布,石门晴日晒藤蓑。

主人何事不归去,笑杀南村郭橐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三)

一钵雕胡七碗茶,衲僧随分有生涯。

摩醯顶上开新眼,香象云中瘗旧牙。

结社更思修白业,还山不拟煮黄芽。

庵西道者如相问,宕子年来解破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其十四)

止有云霞覆短床,不留馀物在空囊。

因探泉脉移茶灶,为爱松风结草堂。

一日别山同隔世,经年高枕当参方。

老来渐觉无筋力,归路争如归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