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侄袁汝进掌教候官

尔考贤明府,于我内弟兄。

辍铎宰名邑,早时解簪缨。

嗟子实贤似,秋闱起传经。

两拜广文毡,候官自连城。

端确吾所爱,闻礼由过庭。

去振传家铎,风声播八闽。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内侄袁汝进掌教候官》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通过对内侄袁汝进的赞美,展现了其贤明、勤奋和对礼义的遵循。湛若水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侄子的了解,表达了对其才能与品德的高度认可。

首句“尔考贤明府”,赞扬了袁汝进如同贤明的官员一般,体现了其在治理上的智慧与公正。接着,“于我内弟兄”一句,点明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家族间的深厚情感。

“辍铎宰名邑,早时解簪缨”描绘了袁汝进放弃教书生涯,转而担任地方官职,且能迅速适应并取得显著成就的情景。这里的“辍铎”、“解簪缨”分别指放弃教职和卸下官职,形象地展示了他从学者到官员的身份转变。

“嗟子实贤似,秋闱起传经”是对袁汝进才华的肯定,称其如同贤者一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传播经典知识。这不仅赞扬了他的学术成就,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两拜广文毡,候官自连城”进一步描述了袁汝进在学术与官场上的双重成就,两次被任命为广文馆的官员,并在候官一职上表现出色,如同连城之宝,珍贵无比。

“端确吾所爱,闻礼由过庭”表达了湛若水对侄子品行的赞赏,认为其正直、坚定是他所喜爱的品质,这些道德观念是从家庭传承而来。

最后,“去振传家铎,风声播八闽”预示着袁汝进将继承家族的教育传统,其名声和影响力将遍及福建各地,成为教育与道德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湛若水对内侄袁汝进的深情厚谊和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教育、道德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将游观音阁诸胜途中

朝出平子门,朔风吹我衣。

欣然得閒情,荒村稻畦畦。

仰视云间雁,木落犹南飞。

感我故园念,秋深客未归。

形式: 古风

腊望送南京王大理汝温升北少司马

羲和驭短景,昏中正昴星。

修途翳积雪,长河合层冰。

客行焉汲汲,召命有严程。

旧握棘寺符,今摇司马旌。

明皇重孝理,兵刑亦匪轻。

折冲在尊俎,万里有长城。

形式: 古风

戊子三月二日取道毗陵同梁壶山携葛涧周卫诸生游张公洞遂憩茂潭别院

乐事分行役,矧兹及暮春。

携我诸友生,沿流问真源。

独行罨溪渚,澄心茂潭渊。

举袂引天风,飘忽扫浮云。

窈窕访名洞,怪石罗前陈。

苟非有自胜,谁能不伤神。

鬼幻亦云凿,天工何太勤。

顾谓二三子,反观而自然。

前行诣虚敞,高明生冥玄。

入室贵三昧,升堂庶有闻。

形式: 古风

将游句曲洞天以公程促还南雍寄曹宪佥时范

怅望三茅峰,公程妨迂陆。

令我归璧水,夜夜梦句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