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诗人岑徵以“翠微临震泽,云路背金阊”开篇,将灵岩寺置于广阔天地之中,翠绿的山峦与浩渺的震泽相映成趣,云路蜿蜒,与繁华的金阊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贝叶消前劫,天花散上方”两句,运用佛教元素,贝叶象征着佛法的传承,消逝于历史长河中;而天花则寓意着佛祖的恩泽,飘散在寺院的上空,暗示着灵岩寺作为宗教圣地的神圣与庄严。
“一刻繁华地,千秋水月乡”则进一步描绘了灵岩寺的历史地位与自然美景。这里曾是繁华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已成为千年水月之乡,充满了岁月的沉淀与静谧的美。
最后,“山僧语兴废,风雨对绳床”以山僧的视角,反映了对寺院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平静与坚韧。整个画面既展现了灵岩寺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氛围,也蕴含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