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城列两仪,其中位太极。
不悟名象生,焉知画前易。
伏羲古已亡,图书久晦蚀。
寄语山中人,妙契在端默。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观和道家思想。"天城列两仪,其中位太极"象征天地对立统一的理念,"不悟名象生,焉知画前易"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源于无形的"易",而伏羲作为古代智慧的象征,其创制的八卦图已经难以窥见其原始的智慧。"图书久晦蚀"表达了对古老知识的追寻与失落的感慨。最后,诗人劝告山中隐士,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的静默与洞察,即"妙契在端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陈献章在明代理学背景下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不详
翠玄在何许,乃在金鳌麓。
石门俯深幽,来者秉明烛。
绣壁谁可缘,丹房我当宿。
呼童烹金鳌,膏此千丈木。
西湖有一峰,天地得撑拄。
旁有龙塘峡,北有浮香坞。
我行昆崙丘,一望一延伫。
归来二三子,抵掌太极语。
一峡蟠一龙,群山莽回互。
武夷虽九曲,三峡谁胜负。
澄澄水上月,历历谷中树。
焉得千丈筇,坐弄潺湲处。
一鳌海上来,头戴雪花白。
诸鳌起相拒,千秋归不得。
仙人罗一峰,永戏金鳌侧。
借问别离时,西佛生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