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稻田滴水价千金,溪涧求分不肯分。
一雨万畦都水足,却将倾泻作溪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农事的紧迫与自然界的慷慨。
"稻田滴水价千金"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宝贵。这里的“滴水”指的是稻田中的积水,而“价千金”则是比喻,用来强调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溪涧求分不肯分"一句,通过溪流和山涧之间的关系,隐喻了自然界中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溪水和山涧都在争取这宝贵的雨水,但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得到充足的供给。
"一雨万畦都水足"这里描写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景象。“一雨”指的是那场春雨,而“万畦都水足”则表明了这场雨水对万亩稻田都是足够的,彰显了自然界在某些时候的慷慨。
"却将倾泻作溪浑"最后一句,则转换了视角,从充沛的农田到山涧的流淌。这里的“却将”表明了诗人观察角度的转变,而“倾泻作溪浑”则形象地展示了雨水过剩后的自然景观,溪流因而变得湍急。
这首诗通过对春雨前后两种不同状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农业生产中水资源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雨馀行脚古城隈,为爱危亭首屡回。
无数菊苗齐老去,多时花径不曾来。
晴缫金线不胜垂,寒勒青针未放齐。
拄杖能言忽相报,三三径里已无泥。
山下生愁热不除,山头小立气全苏。
自缘著脚高低别,万壑清风岂是无。
风勒归云带雨回,不容老子小徘徊。
拨忙也到池亭上,昨日卷荷今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