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

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常常研读种树的书,人们称他是避世的隐士。
忽然间他骑上了将军的马,自称是报恩的人。
壮志豪情与风云共舞,山泉岩石间的宁静让他心生向往。
钜鹿的军队渐渐衰弱,但常山的险峻依然值得依赖。
这不仅是他们的忧虑,更是我们这群人的耻辱。
形势紧迫,不能再拖延,借酒壮行或许能激发行动。

注释

种树书:指隐居或田园生活的书籍。
避世士:隐居不仕的人。
将军马:象征权力和责任。
报恩子:以报答恩情为己任的人。
风云入壮怀:形容胸怀壮志如风云般壮阔。
泉石别幽耳:山泉岩石的宁静使人心境变得幽深。
钜鹿师:可能指代某个地方的军队。
常山险:著名的军事要地。
彼相忧:他们(指他人)的忧虑。
吾徒耻:我们这类人的耻辱。
去去:离去,指奔赴前线。
酒行:借酒助行,激励自己。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是一篇表达友情深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佳作。开篇“长把种树书”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而“人云避世士”则进一步点明诗中人物的高洁品格。

接下来的“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一句,则表现了主人公在某种情况下的英勇转变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里的“忽然”表达了一种突发事件触发的内心变化,而“报恩子”则显示了诗人深沉的个性和对过往恩情的珍视。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恢宏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这里,“风云入壮怀”象征着胸襟开阔、气势磅礴,而“泉石别幽耳”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欣赏。

紧接着,“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两句,则表现了对某种事业或理想坚守不懈的决心。这里的“钜鹿”和“常山”都是实指,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最后,“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则表达了一种对朋友间相知相惜之情的珍重,以及面对紧迫事情时不失幽默风趣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与英勇报国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送刘师服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

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

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张道士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笞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李愿归盘谷歌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形式: 古风

送李翱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