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鸡笼山下是和州,隔岸闻呼见点头。
不见东归夜郎客,锦袍谁共醉扁舟。
这首诗描绘了采石矶边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鸡笼山下是和州”,点明地点,鸡笼山位于和州附近,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地理背景。接着,“隔岸闻呼见点头”一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岸边,遥望对岸的情景,仿佛能听到对方的呼唤,看到对方点头回应,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虚实相生的意境。
“不见东归夜郎客,锦袍谁共醉扁舟。”这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夜郎客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夜郎国使者,这里借指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那些东归的文人或英雄。诗人感叹于无法见到这些曾经的风流人物,他们或许曾穿着华丽的锦袍,在扁舟上饮酒赋诗,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如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想象中重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引子,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追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详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一重洗尽一重生,尘垢昏人不自醒。
会得栽茄种瓜意,始知松竹本来青。
过岭传衣不传钵,何事眼里更着枻。
欲识黄梅半夜心,踏着称锤硬似铁。
入门不见主人公,座具袈裟在眼中。
更有山童会人意,略无一事许相同。
十年采石寄漂蓬,广济虽名寺亦空。
将为新来有消息,依前山不结蓬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