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末五子篇(其五)》。诗中以“胡郎”为对象,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其文学造诣深厚,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采。
诗的前四句“胡郎天挺豪,弱龄富篇咏。突窥济南室,摆脱信阳境。”描述了胡郎的出众才华和年轻时的文学成就,他仿佛天生就拥有超越常人的文学天赋,年幼时便已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这四句通过对比济南与信阳两个地方,暗示胡郎的才华不仅限于一隅,而是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
接下来的四句“高岭秀繁条,何所不辉映。顺风扬妙音,畴能不倾听。”进一步赞美胡郎的文学才华如同高耸的山岭上繁茂的枝条,无论何处都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妙笔生花,如同顺风传来的美妙乐音,让人无法不为之倾倒。
后四句“沈思穷正变,广心饶比兴。牛耳终自归,蛾眉竟谁并。”则表达了对胡郎深邃思考和丰富想象力的赞赏。他能够深入思考,穷究事物的本质变化,同时在作品中融入丰富的比喻和想象,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最后两句“牛耳终自归,蛾眉竟谁并。”则以比喻的手法,暗示胡郎的才华最终会得到认可,而他的作品将如同牛耳一般独特,无人能与其相匹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胡郎才华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崇高追求和对卓越人才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