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四十咏(其三)许长史邦才》。诗中以“殿卿”比喻许长史邦才,形象地描绘了他如春风般温和、包容的个性,以及在酒德、禅语、耕作等方面的独特风采。
“殿卿若春风,所拂无不柔。” 开篇即以春风喻人,生动展现了许长史邦才温润如春、和煦可亲的性格特质。春风拂过之处,万物皆得生机,此处暗指许长史对周围人的影响与关爱。
“酒德日颓然,禅语聊厌酬。” 这两句则描绘了许长史在饮酒和禅修方面的态度。酒德颓然,意指他并不沉溺于酒,而是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对待;禅语厌酬,则表明他在禅学上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而非形式上的应酬。
“耕我欢阴田,爱此鹊湖幽。” 描述了许长史在农事上的喜好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他喜欢在阴凉的田间劳作,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对美丽的鹊湖充满深情。
“楚璞不自贵,良工琢为璆。” 这里运用了楚国美玉的典故,将许长史比作未经雕琢的璞玉,而“良工”则象征着他的才华与品德,最终被精心雕琢成为珍贵的璆(古代的一种玉石)。这表达了对许长史内在品质与外在成就的高度评价。
“取友何必多,一李成千秋。” 最后两句以李树为例,强调了友情的质量远胜于数量。一个真正的朋友,如同一棵百年老树,能给予人长久的荫庇与滋养,其价值不可估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许长史邦才性格、生活情趣及人生哲学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德才兼备、深受人们敬仰的贤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