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十咏(其九)莲池

莲池一亩馀,瀰瀰吞众流。

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

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莲池宽广超过一亩,水势浩渺吞没了众多水流。
莲花盛开却不靠近河堤,想去亲近却找不到渡船。
比不上池中的鱼儿,能顺着水流自由沉浮。

注释

莲池:指一个大而深的荷花池塘。
馀:剩余,超过。
瀰瀰:形容水势盛大或波动的样子。
吞众流:淹没众多水流,形容池塘水势广阔。
花繁:花开得茂盛。
堤:河岸或湖边的堤坝。
方舟:渡船,这里比喻接近或到达的方式。
不及:比不上,不如。
随波:顺着水流。
沈浮:沉下去和浮上来,这里指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莲花池塘图景。开篇“莲池一亩馀,瀰瀰吞众流”两句,以“莲池一亩馀”形容莲池之小,而“瀰瀰吞众流”则是形容水流的细腻与连绵,这里的“瀰瀰”字生动地描摹出水流在莲叶间穿梭的柔美情态。

接下来的“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两句,通过强调莲花之繁盛和观赏者无法靠近的困境,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的深切感受。这里的“花繁”指的是莲花开得非常茂密,而“不近堤”则表明诗人与这美丽景致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欲往无方舟”则是说即使想要靠近,也找不到合适的交通工具,这里“方舟”的使用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

最后,“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两句,则以莲池中的鱼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里的“不及”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还比不上那池中的鱼,而“池中鱼”则象征着一种不受外界干扰、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随波自沈浮”更是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的自然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莲花池塘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潭溪十咏(其一)悠然堂

吾庐犹未完,作意创此堂。

悠然见南山,高风邈相望。

宾至聊共娱,无宾自徜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潭溪十咏(其八)橘林

木奴困新移,憔悴雪霜侵。

呼童剪其颠,割爱虑已深。

会待春气回,青枝补故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潭溪十咏(其三)醒心泉

藤萝拨不开,石窦一镜明。

携瓢酌清甘,漻然莹心神。

我病不能酌,时来听泠泠。

形式: 古风

醉歌赠金元白

南游会稽今十年,重来风物皆依然。

一时冠盖零落尽,故人独老空江边。

西陵仓曹实冗散,出无车马众所怜。

江亭曳履偶识面,凛凛瘦骨馀双颧。

谈兵自是一敌国,屡荐不用宁非天。

胸中跧伏万貔虎,静若女子容娟娟。

我家光禄新出塞,群彦入幕君宜先。

自言衰发已种种,岂复有意仍腾骞。

强饭廉颇思故国,据鞍马援忘华颠。

只今左臂虽小病,尚想揽辔能周旋。

兴来且酌杯中酒,边庭消息君知否。

经天太一位临坎,干戈丧乱已经久。

南关兵败上将戮,太原城破群胡守。

呜呼国步危若此,每惜壮士时难偶。

猝嗟未是真英雄,纶巾羽扇聊从容。

何当矍铄渡河去,一洗塞北烟尘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