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

一裘一葛一纶巾,包裹父生师教身。

不见分毫裨世界,空遗八十有年人。

老无闻道安可死,间得读书惟一贫。

四万八千毛孔里,从头看得总皆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一身穿着皮袍棉衣,头戴纶巾,承载着父亲的教诲和师长的期望。
这丝毫没有对世界产生影响,只留下一个八十岁的老人。
年老无知为何能轻易死去,偶尔读书却只能带来贫困。
在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中,都能感受到仁爱的存在。

注释

一裘一葛一纶巾:形容穿着简朴,皮袍棉衣和纶巾。
包裹:包含,承载。
父生师教:父亲的教诲和师长的教导。
裨世界:对世界有所贡献。
八十有年人:八十岁的老人。
闻道:懂得道理,明白人生。
间得:偶尔得到。
惟一贫:唯一的贫穷,指知识上的贫穷。
毛孔里:比喻身体的每一处。
总皆仁:全部都是仁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的形象,他穿着简陋的衣物,一裹之中包裹着对父母生养和师长教诲的尊重与感激。诗人通过“不见分毫裨世界”一句,表达了老人对于世俗纷争毫不在意的超然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平淡简单的生活状态。"空遗八十有年人"则是对老人寿命已经很长,但依旧留在人世的无奈与宿命的描述。

接着,“老无闻道安可死”一句,表达了老人对于死亡的漠然和接受,他似乎已经准备好随时离开这个世界。然而,在"间得读书惟一贫"中,我们看到了老人虽然贫穷,但依旧珍视读书求知的一面,这是他精神生活中的唯一慰藉。

最后,"四万八千毛孔里,从头看得总皆仁"则展现了诗人对老人的同情与赞美。根据道家思想,每个人体内都有三万六千个毛孔,而这里说“四万八千”,可能是为了强调老人德行之高尚。在诗人眼中,老人不仅自身修养极高,甚至从头到脚都充满了仁爱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崇尚精神生活的赞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十四岁吟

百年尚有一十六,天不穷人人自穷。

未解寡尤并寡悔,若为知至又知终。

如真可死何妨死,欲养不中那得中。

无可奈何委诸命,狂澜终久必须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八十岁吟

自愧身无济世才,茅斋高卧白云隈。

堂堂玉立窗前竹,叠叠前铺砌上苔。

白鸟去边春日落,青山断处晚潮来。

逢人不必言时事,共把情怀对酒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可大水头闲望

暧入纱巾淡淡风,倚楼客思话无穷。

前山倒影摇春水,野火飞烟入暮空。

无数舟人相尔汝,一群沙鸟自西东。

江流不碍钟声度,和雨收来八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汝翔池头清坐

主人发兴在林泉,故凿方池翠竹边。

波动日光翻素壁,水涵云影倒青天。

蛙浮成字出复出,凫没有纹圆又圆。

却意盘翁初到此,共看杨柳碧丝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