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重阳后四日蒋莘田大参招同潘亚目屈翁山登城北诸峰望全粤形胜还饮酒粤王台上时有建复镇海楼之议即事赋呈

衡岳东走千万峰,南支五岭为其宗。

龙川浈水在左右,中有都会为番禺。

海天清迥见万里,旷望可以开心胸。

重九已过秋爽至,大夫车骑来雍容。

高峰表里临城北,下视朝台犹咫尺。

霸业升沉已几回,文风极盛馀三百。

将军犹纪廖与朱,当日何公献版图。

楼名镇海故有以,五层特立当城隅。

自从楼废烽烟逼,人事萧条多瓦砾。

整顿欣逢子大夫,九衢三陌生颜色。

即今海宇无纤埃,乾坤元气须人培。

杖藜父老各翘首,何时重见高崔嵬。

且当酾酒临高台,松风谡谡帟幕开,甘棠勿剪桃李栽。

先公作宰趋庭地,白首乘骢使节来。

人生所贵有称述,羊公岘首今蒿莱。

令名直与天壤偕,馀子碌碌安在哉。

后来不朽应吾侪,为君满引手中杯。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题为《甲子重阳后四日蒋莘田大参招同潘亚目屈翁山登城北诸峰望全粤形胜还饮酒粤王台上时有建复镇海楼之议即事赋呈》。全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后四日,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欣赏广州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对重建镇海楼的期待之情。

首句“衡岳东走千万峰”,以磅礴之势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脉,引出广州周边的地理环境。接着,“南支五岭为其宗”点明了五岭作为南方山脉的主脉地位。随后,“龙川浈水在左右”描述了两条河流环绕广州的情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海天清迥见万里,旷望可以开心胸”两句,通过广阔的海天景象,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心境。紧接着,“重九已过秋爽至,大夫车骑来雍容”描绘了节日过后,秋风送爽,官员们驾车前来聚会的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高峰表里临城北,下视朝台犹咫尺”则将视角转向城市北面的高山,强调其与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接下来,“霸业升沉已几回,文风极盛馀三百”回顾历史变迁,赞美广州文化繁荣的悠久历史。

“将军犹纪廖与朱,当日何公献版图”提到历史上的将军和官员对广州发展的重要贡献。而“楼名镇海故有以,五层特立当城隅”则赞美了镇海楼的历史地位和独特建筑。

“自从楼废烽烟逼,人事萧条多瓦砾”反映了镇海楼废弃后的衰败景象。然而,“整顿欣逢子大夫,九衢三陌生颜色”预示着在新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城市将迎来新生。

“即今海宇无纤埃,乾坤元气须人培”表达了对当前和平稳定局面的珍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杖藜父老各翘首,何时重见高崔嵬”表达了民众对重建镇海楼的热切期盼。

最后,“且当酾酒临高台,松风谡谡帟幕开,甘棠勿剪桃李栽”描绘了聚会饮酒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爱护。“先公作宰趋庭地,白首乘骢使节来”回忆了先辈们的功绩,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人生所贵有称述,羊公岘首今蒿莱。令名直与天壤偕,余子碌碌安在哉”表达了对个人成就和名声的重视,同时也对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提出了质疑。“后来不朽应吾侪,为君满引手中杯”则是对未来的展望,鼓励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不朽的事业。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变迁、人物活动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广州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以及对城市发展和未来愿景的期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扶胥歌送王阮亭宫詹祭告南海事竣还都兼柬徐健庵彭羡门王黄湄朱竹垞诸公

扶胥之口水所归,青山浮出如无依。

长波际天不可极,白日夜半扬其晖。

东风吹上木棉树,片片尽作红霞飞。

南海之神绂冕古,琼楼玉殿开朱扉。

前驾赤虬后文螭,左驱天吴右冯夷。

虹蜺架道雨师洒,蛟龙夹毂瞻旌麾。

九重秩礼来南纪,谁持玉节渔洋子。

天上连宵动使星,世间久矣传诗史。

归舟暂泊珠江南,问奇访古多所探。

都将十载相思梦,并作江城半月谈。

唐诗三变犹堪把,明诗三变风斯下。

落落乾坤得数公,尽扫榛芜归大雅。

羡门子,竹垞生,与君意气遥相倾。

徐公渊博能下士,黄湄慷慨多秦声。

我抱区区君所察,来时更枉群公札。

山阳叔夜懒何堪,吴下阿蒙目犹刮。

送君有作兼群公,凤凰今已飞梧桐。

和鸣律吕赖公等,且放野鹤闲云中。

形式: 古风

何克谏八十

青萝山中有茅屋,土墙蛎径幽人筑。

春来屋内屋外花,客坐前山后山竹。

盎头良酝开数升,架上素书闲一束。

落落乾坤觉汝贤,箨冠萝服望如仙。

正逢渭叟投竿日,应见希夷大笑年。

形式: 古风

寿王大将军孝扬

汉代诸侯谁第一,仲华年少封高密。

晋家武库杜当阳,临边著述何洋洋。

将军独立千载下,颉颃二子兼其长。

两河作镇始弱冠,大江节钺临荆扬。

楚波西来不敢狂,吴人高枕忧可忘。

清歌彻夜调笙簧,雄风披拂台岭傍。

岛夷跪拜献明珰,旅獒驯象来梯航。

翠禽白雉笼千双,将军所宝唯文章。

清斋万轴函缥缃,军中多暇加丹黄。

时挥翰墨祖二王,虎龙戏跃剑弩张。

阶前爪士森两行,竦立汗下叹莫当,一画力敌千钧强。

去年忆在三江口,司马舟中联句久。

中央置研傍大斗,一人赋诗二饮酒。

飞觞授简迭奇偶,秋菊新花映窗牖。

夜阑刻烛复数首,清风白雪传林薮。

如此惊才古希有,况兼制行一无苟。

高堂色养有寿母,鸡鸣问寝垂紫绶。

雁羽参差列前后,甘棠树老兰英秀。

公家世德天所厚,立功立言同不朽,以兹三爵为公寿。

形式: 古风

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

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

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

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

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

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

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

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

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

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

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

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

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

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

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

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

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

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