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一夜中庭拂翠条。碧纱窗外雨、长凉飙。

潮来涨水恰平桥。添清景,疏韵响、入芭蕉。

坐久篆香消。多情人去后、信音遥。

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虚过了、可怜宵。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鉴赏

这首《小重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雨中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

“一夜中庭拂翠条”,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庭院中绿叶轻拂,仿佛是大自然在轻轻诉说着什么。接着,“碧纱窗外雨、长凉飙”一句,通过雨滴敲打纱窗的声音和凉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清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雨声、风声交织在一起,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层次感。

“潮来涨水恰平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潮水与人的情感相联系,通过水涨至桥面这一细节,暗示了情感的波动与起伏。水涨平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状态的隐喻。

“添清景,疏韵响、入芭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冷而略带哀愁的意境。清新的景色与疏落的韵律交织,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通过芭蕉叶上的声音,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读者。

“坐久篆香消”,时间的流逝在篆香的燃尽中得以体现,暗示着诗人独自坐了很久,思绪万千。篆香的消逝,象征着情感的逐渐消散,也预示着时间的无情。

“多情人去后、信音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人的思念与等待。在多情的人离开之后,只有遥远的信件作为寄托,这种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跃然纸上。

“即今消瘦沈郎腰”,借用沈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与真实感。

“悲秋切,虚过了、可怜宵”,结尾处,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秋天的悲切感受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在这凄凉的秋夜里,所有的美好似乎都已过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思念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收录诗词(333)

赵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 号:仙源居士
  • 籍贯:江西南丰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

一剪梅花,一见销魂。况溪桥、雪里前村。

香传细蕊,春透灵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黄昏。

幽过溪兰,清胜山矾,对东风、独立无言。

霜寒塞垒,风静谯门。听角声悲,笛声怨,恨难论。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垂丝钓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形式: 词牌: 垂丝钓

扑蝴蝶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飐。

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

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

一杯洗涤无馀,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形式: 词牌: 扑蝴蝶

过涧歇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形式: 词牌: 过涧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