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涧歇

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尽日西郊无雨。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形式: 词牌: 过涧歇

鉴赏

这首《过涧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夏日旅途中的景象与心境。

开篇“淮楚。旷望极、千里火云烧空”,以辽阔的视野和炽热的云彩起笔,营造出夏日炎炎、天地一片火红的壮丽景象。接着“尽日西郊无雨”一句,点明了天气的干燥与炎热,为后文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

“厌行旅。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词人对长途跋涉感到厌倦,轻舟在芦苇丛生的河畔停泊,这一场景既展现了旅途的疲惫,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寻求宁静的愿望。

“避畏景,两两舟人夜深语。”畏景,即太阳正午时分的强烈光线,此处指酷热难耐的时刻。夜深时分,舟人们聚在一起交谈,词人通过这一细节,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人情的温暖。

“此际争可,便恁奔名竞利去。”词人反问自己,为何要在这样的酷暑中急功近利,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与质疑。

“九衢尘里,衣冠冒炎暑。”九衢,指繁华的街道,这里形容都市的喧嚣与繁忙。即使在炎炎夏日,人们仍奔波于尘世之中,衣冠不减其华,体现了生活的不易与坚韧。

“回首江乡,月观风亭,水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词人最终回归自然,想象着在江边、月下的亭台、水边的石头旁,可以自由地散发披襟,享受清风与月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过涧歇》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夏日旅途中的独特感受,以及词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18)

柳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字:景庄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
  • 生卒年:约987年—约1053年

相关古诗词

柳初新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形式: 词牌: 柳初新

蓦山溪

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

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

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雪,桃花雨。

毕竟春谁主。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

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

十千斗酒,相与买春閒,吴姬唱,秦娥舞。

拌醉青楼暮。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南州春色

清溪曲,一株梅。无人偢睬,独立古墙隈。

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

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花傍一阳开。

更待明年首夏,酸心结子,天自栽培。

金鼎调羹,仁心犹在,还种取、无限根荄。

管取南州春色,都自此中来。

形式: 词牌: 南州春色

洞仙歌

广寒宫殿,不在人间世。分付天香与岩桂。

向西风、摇曳处,数十里始闻,金翠里,别有出群标致。

东园盛事。五亩浓阴芘。必以诗书取荣贵。

况一门、三秀才,未足钦崇,那更是、异姓同居兄弟。

更细把繁英、祝姮娥,看禹浪飞腾、定应来岁。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