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

昔余慕清华,未尝废奔走。

闻言京洛客,年命亦有偶。

一自罹风尘,栖栖笑生亩。

置身苦未遂,预恐成老丑。

落日穷巷中,流光照虚牖。

持编映檐隙,妻孥哂其后。

朝齑不盈餐,夕枕讵贴首。

苦觅后世名,其人骨先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其二)》,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首句“昔余慕清华,未尝废奔走。”点明了诗人过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懈努力。接着,“闻言京洛客,年命亦有偶。”通过听说京城的客人,暗示了人生的偶然性和复杂性。随后,“一自罹风尘,栖栖笑生亩。”描述了诗人因遭遇世事的磨难而感到疲惫和无奈,只能在乡间田亩中寻求安慰。接下来,“置身苦未遂,预恐成老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忧虑,担心自己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衰老丑陋。

“落日穷巷中,流光照虚牖。”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诗人独自坐在破旧巷道中的画面,周围只有微弱的光线照亮着空荡的窗户,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持编映檐隙,妻孥哂其后。”写出了诗人读书时的情景,妻子儿女在一旁嘲笑,反映了家庭生活的矛盾与尴尬。最后,“朝齑不盈餐,夕枕讵贴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与艰难,每天的食物不足,夜晚只能勉强靠着枕头休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自渒水入淮半日至颍口

渒水流不归,长淮极天静。

我行发舒六,十月至清颖。

颍尾清我心,颍歌行复警。

严霜岸头重,积势落颓井。

古树啼鸺鹠,闻声不知影。

稍稍上初月,戚戚聚浮梗。

旷野无人居,扬沙极千顷。

中原此开阖,寥廓少翳屏。

行当苦岁月,栖亩寡实颖。

星辰肃中宵,行客畏短景。

踟蹰冰雪意,兆始心已领。

百里不可休,客程同兽挺。

形式: 古风

自颍水入淮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

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形式: 古风

渡淮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

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

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

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

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

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

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

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

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游醉翁亭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

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

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

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

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

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

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

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

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

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