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祠庭才拜先生像,舟子乘风发棹忙。
欲荐蘋蘩惭草草,回瞻云水白苍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谒先师之后,乘舟启程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之景。首句“祠庭才拜先生像”,点明了诗人刚刚完成对先师的拜谒仪式,内心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舟子乘风发棹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舟行时的动态美,风助舟行,舟子忙碌划桨,一幅生机勃勃的江面景象跃然纸上。
“欲荐蘋蘩惭草草”表达了诗人想要以蘋蘩(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祭祀)献祭的心情,但因准备仓促而感到惭愧,流露出一种对祭祀仪式不够庄重的自责。最后,“回瞻云水白苍苍”则以广阔的自然景色收尾,诗人回首望去,只见云雾缭绕,水天一色,一片苍茫,既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也寓意着对先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如同这无边的云水一般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既体现了对先师的崇敬之情,又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感慨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详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忆昔西园曾见招,春风歌响入春霄。
池上题诗花冉冉,林边归骑雨潇潇。
一别桃源迷故津,花随流水几回春。
烟尘岂料逢今日,翰墨犹期似昔人。
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楚山春笋楚江鱼,北野黄羊恐未如。
老来更厌江鱼美,食笋山中乐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