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闻笛》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听到笛声时的内心感受与联想。

首句“风入梧桐山月明”,以自然景象开篇,风穿过梧桐树,山间月色明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梧桐与月色相映成趣,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

次句“卧听邻笛转凄清”,诗人直接点题,描述自己在静卧之时,倾听邻近传来的一阵笛声,这笛声显得格外凄凉和清冷。通过“卧听”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笛声的专注与沉浸,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某种孤独或忧郁情绪。

后两句“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进一步深化了笛声的意象。诗人并未听到黄鹤楼中通常演奏的雅致乐曲,而是意外地听到了来自边塞的羌族笛声。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对边塞生活的向往与感慨。羌儿的笛声,或许带着一丝苍凉与豪迈,与诗人此刻的心境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笛声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转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以及文化交融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食笋

楚山春笋楚江鱼,北野黄羊恐未如。

老来更厌江鱼美,食笋山中乐有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足疾作

山上浮云坐卧看,茅衡十日步蹒跚。

思仙不得飞腾术,愈觉人间行路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为王仲义题雪梅

小桥东郭先生履,曲径西湖处士家。

向暖早看花似雪,冒寒更爱雪如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清江道中(其一)

几夜江城厌鼓鼙,出关那得更迟迟。

鸡豚晓日田家乐,榛莽秋风过客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