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
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
使君身似社樗老,故里贤如乔木多。
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承平玉烛四时和"赞美了和平时期光明照人的政绩,"处处惟闻击壤歌"引用击壤之乐,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诗人认为国家富裕并不需要苛刻的搜刮,而是鼓励农耕为本,"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接着,诗人自比为老社树,虽年迈但仍为地方贡献,家乡人才辈出如同高大乔木,显示出对故乡贤才的赞赏。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虽然自己身处高位,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暗指自己也希望能像东坡居士那样,回归田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不详
迩来才力愈衰迟,说向诸公笑脱颐。
来对老夫何所见,归求文字有馀师。
相期要作后彫柏,自献当同前列龟。
莫学一官今潦倒,白头深愧伐檀诗。
北牖厌高卧,西山思胜游。
诗人少题咏,物色尽分留。
小憩青城夜,幽寻丹景秋。
何人与同往,二老实风流。
平生有志欲归休,老向殊方尚转流。
五亩桑今如卜宅,千章荻可比封侯。
几经峡口江水夜,往看峨眉山月秋。
终恐官曹败人意,不如一笠钓沧洲。
故乡乔木莫知年,闻道端居似玉川。
勿谓鲁侯吾不遇,试言卫政子奚先。
传家学问三冬足,插架文书四库全。
颇复因君怀柱史,当时高会有群贤。